每一年关于青少年的违法等重大事件都会有,而且社会影响巨大。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处于叛逆时期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吧,希望对我们教育子女能够有所帮助。
感应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互相感应的力量,而这种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所产生的感应作用,它对先进层来说是一种逆向拉力,对后进层来说是转化的阻力,影响着两头,具有感应性。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老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他们把老师、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说成没有必要,我行我素。这种逆反心理的感应性对班内影响很大,如不善加引导,会影响班级建设,妨碍学生的进步。
自发性。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应,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个体间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产生一种抵解情绪造成的。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痛快。有时看到别人那样干,也跟着干,这一从众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表现。
可变性。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意识比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是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自主,一时还做不到。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实行有效的控制的。有的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都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热门问答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