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于60岁以后发病,偶见于20多岁。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症状出现孰先孰后,因人而异。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60%~70%),其次为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
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
1.震颤(tremor)典型者为静止性震颤,特点是缓慢的(3.5~7.0Hz)、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静止时存在;情绪激动、疲劳、紧张、焦虑时加重;入睡时停止,意向性动作时减轻。多由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下颌、口唇、舌及头部受累较少。
2.强直(rigidity)区别于锥体系病损的肌张力增高不同的特点是对被动运动的弹性阻力增高,主动肌和拮抗肌皆受累,且在被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阻力始终保持不变。强直主要影响躯干和肢体近端的肌肉,在病变过程的早期即可出现。因为伴发的震颤引起周期性肌张力改变,所以在被动运动肢体时可观察到齿轮样强直(cogwheelrigidity)。
3.运动迟缓(bradykinesia)包括自发性运动、联合运动和自主运动的障碍。这些运动障碍单独或结合,再与肌强直一起造成多种特征性运动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致残的最主要的症状体征。自发性运动减少,如面部表情缺乏和瞬目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
联合运动减少,如行走时的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自主运动的减少和缓慢表现为主动意向运动的启动和制行的迟缓和拖延,表现为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书写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剃须、洗脸、刷牙、结鞋带和纽扣、穿脱鞋袜或裤子等动作困难。行走时步态缓慢拖曳,步伐变小变慢,启步困难,但一迈步即前冲不能即停步或转弯,称为“慌张步态”。由于口、舌、腭及咽部等肌肉运动障碍而引起流涎、言语单调和低音量(言语过慢,甚至导致言语讷吃)和吞咽困难。
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障碍 姿势反射的丧失使患者失掉在运动中调节平衡的自发能力,故常常摔倒;最终患者独自站立不能。从站位坐下时,整个身体摔砸到椅子上,患者的前冲小步,追赶重心是在保持平衡和避免摔倒。姿势固定异常,可影响头、躯干、肢体或整个身体,导致头前倾、躯干前倾或后倾的不稳定位、在被轻推时难以保持直立且易摔倒。
5.其他症状 反复轻敲眉弓上缘可诱发频繁眨眼(Myerson征)。此外,还可有抑郁、认知障碍、痴呆、睡眠异常、疼痛、便秘、尿意迟缓、位置性低血压、脂溢、多汗、睑痉挛,动眼危象少见。晚期患者可出现视幻觉。
热门问答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