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一般发生在春秋季节,主要是跟自身的免疫力有关系,有的时候还会伴随多种并发症,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终身难以治愈,让患者朋友痛苦不已,现在治疗风湿病多数患者都选择西医治疗,可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这里我推荐大家使用中医进行治疗,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风湿的。
1、不温无红,但痛如刀割,遇寒尤剧。面色白,皮下结节。舌谈黯,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本型常见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证候分析:风寒偏盛,则不发热或低热;寒客经络,气血凝滞,则关节不温无红,但痛如刀割,遇寒尤剧;寒盛阳虚,则面色白;寒凝血瘀,则为皮下结节;舌淡黯、苔薄白或白腻,脉浮弦紧,均为风寒偏盛之象。
2、风湿痹症状:关节肿胀,麻木疼痛,或伴关节冷痛。舌苔白腻,脉沉濡。或伴身热不扬,关节热痛,口渴不欲饮,多汗。舌苔黄腻,脉濡数。本型见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证候分析:风挟湿邪,郁留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利,则关节肿胀,麻木疼痛;如挟寒邪,则关节冷痛,舌苔白腻,脉沉濡;如温郁化热,湿热蕴蒸坝u身热不扬,关节热痛,口渴不欲饮,多汗,舌苔黄腻,脉濡数。
3、邪痹心脉症状:关节疼痛微肿,或伴咽痛,胸闷或痛,气短,自汗,或心悸少寐。舌胖,色红或黯红,脉细数或结代。本型见于风湿病累及心脏,出现心脏瓣膜病变者。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郁而化热,由表入里,由经络而脏腑。袭于表则咽痛;滞留经络则关节肿痛;
痹于心脉,心血失运,则胸闷或痛;邪稽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伤,心神失守,则气短,自汗,心悸,少寐;舌胖、色红或黯红,脉细数或结代,均为邪痹心脉,气阴两虚之象。
首先,中医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根据临床表现,辨别其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辨证,整体调节。既抓住疾病的本质,又重视疾病的表象,注重标本同治,邪正兼顾,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其次,中药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祛风除湿类中药,大多具有与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样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之力不逊于西药,而且副作用很少。如桂枝、 、乌头、附子、羌活、独活、细辛、忍冬藤、青风藤等。
第三,中药能弥补西药不足,并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目前已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案,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一是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既可加强其解热镇痛之疗效,又可弥补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不持久、不能控制病情进展的不足;二是合并使用改善病情药,通过调整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既能改善临床症状,使联合用药能充分发挥药效作用,又能根据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进行辨证治疗;三是合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配合中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
热门问答
最新资讯